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浙大文科著作概览(十五)

浙大文科 2023-12-16


“新书速递”栏目不定期推送我校文科学者近期出版的著作,多维度展现学者观点及学术成果,推进学术普及。

本期为社会科学领域专题,推送《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空间治理》《迈向共同富裕:浙江乡村振兴的村庄实践》《新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论》《原因、理由与解释——从哲学模型到生活世界》《历史与变革(第一辑):什么是历史社会学》等著作。


点击新书封面可了解更多详情



《近代中国的生丝贸易与世界市场》

顾国达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该著作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充分发掘与运用我国、日本、意大利、美国和法国等国的蚕丝绸业与丝绸贸易史料,在生产与贸易历史统计的基础上,以系统翔实的历史统计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近代我国生丝出口贸易与蚕丝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近代美国、法国丝绸业的发展及其生丝市场的国际竞争对我国生丝出口的影响,总结了近代中日两国在蚕丝业和生丝贸易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对当代外向型出口创汇主导产业培育的启示,等等。

作者:顾国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

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

刘渊  李旋  董思怡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一场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的大规模乡村“数字革命”正在全面展开。数字赋能乡村治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新手段、新动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赋予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该著作从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的实践中提炼了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与模式,剖析了政府如何调动市场、企业、村民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主导、多元共生的协同共治格局,完善以智治为支撑,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的“四治融合”治理模式,总结了涵盖“技术层—制度层—价值层”的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经验,值得读者去学习、研究和思考。

作者:刘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董思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



《空间治理》

吴次芳  吴宇哲  彭毅  任宇航  著

地质出版社

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地带。在这世界多变和不确定日益加剧的历史纪元,面对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困难性,人类需要超越传统的治理局限,采取更智慧的理论范式、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来应对空间的新挑战,并切实维护空间的安全和发展活力。该著作采用国际视野,并以国家战略和国家制度为依据,系统阐明空间治理的知识定义、基本论域、理论视野、经济分析、工具选择、创新范式,以及空间的安全治理、生态治理、结构治理、效率治理、品质治理、冲突治理、统筹治理,探索中国特色空间治理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等。

作者:吴次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宇哲,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彭毅,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任宇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迈向共同富裕:

浙江乡村振兴的村庄实践》

茅锐  史新杰  金鑫  陈志钢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立足“三农”领域创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联动机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突破口。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始终坚持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是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农村经济最活、农民生活最优的省份之一,也是城乡融合度最高、区域协调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该著作着眼浙江“两个先行”新征程,基于对浙江27个代表性村庄的翔实数据资料和案例分析,致力于从微观视角揭示浙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在不同发展阶段地区中推动城乡融合的有效道路,提出具有理论高度和应用价值的政策咨询建议。

作者:茅锐,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史新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金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陈志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新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与实践研究》

张彦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社会发展理念的确立,离不开对各种价值观念的梳理和选择,离不开对发展观念优先性和整体性的总体思考和内在分析。我们以新发展理念的价值逻辑作为总体性把握,以价值排序作为认识和把握新发展理念先进性与优越性的重要视角,同时作为认识与把握新发展理念开解时代性发展问题的重要进路。该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排序与中国实践研究”的最终成果。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未完成”“进行时”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从经典著作中梳理对于发展问题的考辨,并使之尽量体系化和现实化,更致力于对各种发展理念进行检视、提炼与创新,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作者:张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论》

刘同舫  著

人民出版社

为人类求解放是马克思一生的价值追求和思想主题。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批判性地吸收了人类文明史上丰厚的理论资源,并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释放出思想本身的恒久生命力、解释力和创造力。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辨析与重释,推开了研究人类解放思想的门扉,创造性地提出涵盖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劳动解放和文化解放等多维解放的理论设想,建构了人类通往全部社会生活领域总体性解放的现实道路,揭示出在技术进步中实现实质正义和臻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阐释与回应存在局限,但从总体上拓展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研究视域。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践探索,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光辉。

作者:刘同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因、理由与解释

——从哲学模型到生活世界

郭喨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思辨哲学传统的笼罩下,直觉、逻辑和语言作为“思辨哲学三件套”主导了对责任归因和道德判断的研究,主宰了道德哲学领域,构建了我们今天见到的附丽于“哲学标准人”的有关责任归因的道德哲学图景。这幅图景奠基于特定的预设和前提,依赖于特定的论证和证据,提出了特定的假说和模型。该著作对这些关键的模型、预设、假说、论证和证据进行实证的检验和理论的考察,以支持或反对这幅图景。与传统图景不同,该著作并不过度关心“应然”即规范性问题,而是尝试首先解决“实然”即“事实到底是什么?”的描述性问题,因为任何图景——无论新旧的建立都依赖于这些基础的事实。厘清事实夯实基础,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责任归因理论。

作者:郭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



《历史与变革(第一辑)

什么是历史社会学》

赵鼎新  主编,郦菁  执行主编

中信出版社

历史社会学关心的都是“大问题”,诸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非西方世界在“西方崛起”的压力下“被动”现代化的不同路径,环境、技术、人口、战争和流行病等因素对长时距历史发展形态的影响,等等,对理解和改善人类的当前生存条件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当下世界局势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议题。《历史与变革》倡导通过广泛和开放性的交流和讨论,确立具有中国特色、同时也能在海外有较高认可度的历史社会学方法论,并尝试获得对于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理解。

作为该系列书目的第一辑,《历史与变革(第一辑):什么是历史社会学》精选了国内外历史社会学大家及中青年学者对于历史社会学核心问题的思考,包括5篇专著文章、2篇书评以及1篇圆桌讨论的文字整理。

作者:赵鼎新,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郦菁,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


温馨提示 

1. 本栏目为浙大文科近期出版的著作概览,来源于各院系机构公开信息。具体资讯信息,请关注各主办方相关报道。

2. 因人力有限,本栏目亦或有信息不周之弊,欢迎各单位积极推荐新出版著作资讯信息。联系邮箱:ronnier@zju.edu.cn。

3. 转载请注明,来源为“浙大文科”微信公众号。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尔听斯聪 | 浙大文科近期学术活动概览[3.16-3.25]

文以筑基,汇智启民 | 省基地遴选浙大再添硕果

诚聘!浙江大学文科类博士后招聘启事(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